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发表时间:2024-04-11 13:12 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赵丽娜,张坤,韩倩,王志华,夏梦甜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干预,均干预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统计2组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2组胁肋胀痛、腰腿酸软、食欲不佳、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评分及疼痛VAS均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及疼痛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3/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8%(10/3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给予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干预,能够减轻临床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灸法;穴位贴敷疗法;疼痛;生活质量 终末期肝病是一种以肝功能异常及全身表现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病进展均可导致终末期肝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细胞再生能力逐渐降低,肝代谢功能异常,患者会出现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死亡[1]。中医专科管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情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艾灸及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对穴位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采用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与穴位贴敷对3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干预,并与常规干预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60.33±5.42)岁;病程5~20年,平均(11.23±2.64)年;疾病类型:进展性慢性肝炎10例,急性肝衰竭12例,晚期肝癌14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5~69岁,平均(60.28±5.40)岁;病程4~22年,平均(11.38±2.15)年;疾病类型:进展性慢性肝炎11例,急性肝衰竭13例,晚期肝癌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符合《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3]终末期肝病诊断标准;可正常交流,无呼吸衰竭者;认知功能正常;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2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急慢性感染者;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入组前1个月内接受中医治疗或干预者;存在艾灸、穴位贴敷禁忌证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必要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 1.3.2 观察组 予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干预。①情志干预。以顺情、胜情、移情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顺情:即顺从患者的情绪和意志,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具体干预中引导患者对不适感受进行表达,顺情从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对病情改善的重要性,引导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胜情:根据患者的情志活动,采用喜胜悲法、恐胜喜法、怒胜思法、悲胜怒法、思胜恐法,以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改善身心体验[4]。移情:指导患者学习气功调神法、中医冥想训练,以转移患者注意力,调节情绪。②饮食干预。根据患者喜好及病情制定合理的食谱,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适量摄入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痰瘀阻滞者,可加用山楂、陈皮、茯苓、山药等中药制成药粥、药羹等食用;脾气不足者,加用山药、蜂蜜、大枣;肝肾不足者加用枸杞、桑椹、何首乌、女贞子。对腹胀患者,嘱其多食用新鲜蔬菜,并给予柑橘、薏苡仁、白萝卜、山药、扁豆等食物以理气健脾,消除腹胀。对小便短赤者,予白茅根、鸡内金各30 g煎水频服以通利小便。③艾灸。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将艾柱点燃,对患者肝俞、胆俞、脾俞、胃俞、期门、日月、章门、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以上穴位为双侧者取双侧)实施艾灸,每日1次,每次15 min。④穴位贴敷。将大黄粉10 g、白醋适量混合制成球形,放置于6 cm×6 cm的敷贴中并贴于双侧三阴交、合谷穴,保留8 h,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干预4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症状评分[5]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包括胁肋胀痛、腰腿酸软、食欲不佳、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按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的方法记分。 1.4.2 疼痛程度[6] 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腹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 1.4.3 生活质量 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7]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每个维度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4 并发症 观察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高热、感染、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2组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胁肋胀痛、腰腿酸软、食欲不佳、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疼痛VAS比较 干预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10/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4。 3 讨论肝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率较高,当疾病到达终末期时,患者会出现乏力、疼痛、黄染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恐惧心理,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病情的改善[8]。因此,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至关重要。在常规干预中,主要对患者遵医嘱实施西医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缺乏针对性。 终末期肝病属中医学“鼓胀”“肝积”范畴,其发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外因主要为肝炎病毒、药物、酒精等邪毒侵袭,病位涉及肝(胆)、脾(胃)、肾等,病理因素主要有热毒、湿热、痰瘀[9-10]。中医专科管理干预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实施的干预模式,可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等,促进机体康复,达到“三分治、七分养”的目的[11-12]。其中情志干预以中医顺情、胜情、移情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注重身心同治,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有助于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康健,从而促进病情转归[13]。中医食疗是从中医角度和理念出发,针对患者病情及体质选择相应的食材、药物等入菜、煮粥或煲汤,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千金要方》载:“食能祛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本研究食疗中对痰瘀阻滞者加用山药健脾益胃,山楂、陈皮、茯苓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脾气不足者,加用山药、蜂蜜、大枣补中益气[14];肝肾不足者加枸杞、桑椹、何首乌、女贞子滋补肝肾。对腹胀患者,嘱其多食用新鲜蔬菜,并给予柑橘、薏苡仁、白萝卜、山药、扁豆等食物以理气健脾,消除腹胀。对小便短赤者,予白茅根、鸡内金通淋利尿。同时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能够温经通络,行气止痛。其中艾灸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背俞穴可调节十二经脉经气而达到调节相应脏腑的作用;期门是肝之募穴,日月是胆之募穴,艾灸肝胆募穴可调节肝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脏腑之气灌注;中脘为胃之募穴,可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灸督脉之命门、任脉之神阙和关元可以大补元阴元阳,提升正气。穴位贴敷能调节脏腑阴阳,疏通经脉,大黄贴敷合谷、三阴交可调经活血止痛[15-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疼痛VAS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中医专科管理干预联合艾灸、穴位贴敷干预终末期肝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恒,傅巧美,周利平,等.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反位肝脏供体移植手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718-1721. [2] 陈琳,安颂歌,魏方,等.艾灸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肾阴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4):349-351.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8):568-578. [4] 袁培,周昌乐,许家佗.中医情志疗法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4853-4856. [5] 刘汶,冯金帅,龚然,等.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积分、辨证分型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2016,35(4):363-366. [6] 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疼痛学杂志,1994,2(4):153. [7] WARE J E Jr.SF-36 Health Survey Update[J].Spine,2000,25(24):3130-3139. [8] 梁燕,绳利华,葛改田.中医循证理论干预模式在酒精性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2):231-232. [9] 王雪娟,覃艳新,潘红霞,等.中医治疗及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2019,39(12):1937-1940. [10] 邱裕钦,彭立生.肝病的中医真实世界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9):104-106. [11] 陈常云,陈君,卢姗姗.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中医综合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控中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5):36-39. [12] 张坤,韩倩,夏梦甜,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温热艾灸对终末期肝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6):143-146. [13] 韩慧敏.中医情志护理在肝癌患者常规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学术版,2023,41(12):143-146. [14] 黄晶晶,徐曦,彭苗,等.基于中医理论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饮食处方制定[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5):394-397. [15] 王倩,安颂歌,王文川,等.王枣荷叶调脂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对血清SOD、MDA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3,33(2):114-117. [16] 傅琪琳,田莉婷,黄甫.活血止痛贴外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胁痛50例[J].现代中医药,2018,38(1):34-36. [17] 赵传琳,任秦有,郑瑾,等.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4):740-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