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二三事发表时间:2023-04-24 16:05 艾灸之二三事
民间有句俗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灸作为传统中医养生智慧的结晶,从远古一直流传使用至今。近年来,艾灸更是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被民众所熟知、接受和应用。灸疗法之所以成为现代人追捧的养生之法,是因其绿色、天然、安全、无副作用。 不过艾灸的话,实际上就跟吃西药分饭前、饭后吃一样,时间和顺序不对,都会影响到施灸的效果。艾灸时,取穴的顺序重要吗?很多人只是做艾灸保健,每次灸一个穴而已,所以顺序的事项从来没放在心上,也不觉得重要。但是,当你艾灸穴位较多时,施灸的顺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果艾灸顺序不当,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艾灸取穴的顺序 《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艾灸时我们一定要遵从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面后腹面的规律。 人体如何分阴阳? 关于身体的阴阳,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答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上阳下阴,左阳右阴,四肢中,手掌连胳膊肚面为阴,足背顺连腿前为阴,反之为阳。” 作为农耕大国,我们的先人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因此,依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按照先阳后阴的规律,艾灸的顺序基本都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如果我们在日常养生保健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法去施灸,效果就会很好。当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这种方法不是完全固定死的,一般都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比如施灸时先取阿是穴(疼痛点)和其他重点穴位等等。 艾灸的最佳时间 艾灸最好的时间点是在白天日出以后,因为这个时候,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生发,如果这个时间艾灸的话,身体可以顺着天地之阳气上升的趋势走。可以说事半功倍,像有一些阳虚、气虚质的人,表现出手脚冰冷,免疫力地下、大便不成形,效果就更为理想。 当然不同的病症,在灸法上也略有差异,选择艾灸的时间点也会不同,《内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不分家,养好脾的同时也要养好胃。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 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施灸,因为这个点是脾经的运行时间。又比如,中医认为:下午的5点到7点是肾经当令的时辰,所以经常在这个时间段艾灸,可有效缓解肾虚的症状。如果是失眠的症状就要在临睡前灸。 艾灸养生最好的时间是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不适宜时间 夏天六点以后,冬天的话五点以后尽量不灸,当然,如果白天实在没时间,晚上做的话,也行,但是尽量避开21:00到22:00,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医看来,晚上9 点到 10 点,卦相对应12时辰为纯坤卦,全是阴,无一阳生,这个时辰如果艾灸扶阳不当,过于强烈刺激穴位,不但阳气补充不了,还容易就伤了阴血。所以说这个时间点灸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艾灸灸量很重要 灸应该考虑天时、地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比如冬天灸量适合大一点,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天宜少灸或者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冽,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度也是不同的。老年人或体弱者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需要坚持日久;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到大而递增壮数!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随便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不宜灸。 4、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澡,因为艾灸后身体的经络和毛孔都是打开的,此时洗澡会给身体带进寒气。灸后1个小时再洗澡,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再洗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5、艾灸后若出现上火,可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减少灸量,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6、每分钟脉搏超过90次以上的人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急性扭伤48小时内禁灸;孕妇禁灸。 一、雷火灸罐 拔罐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火罐是拔罐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战国时期即有“角罐”的应用记载,后世更衍生出竹罐、瓷罐、玻璃罐等多种罐型,火罐主要通过温热与负压刺激,振奋阳气、激发体表经络反应,调整机体机能状态,以达到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调理脏腑的作用。但由于拔罐时罐内负压及温热程度与操作者的手法和火量掌控有极大关系,在使用时较为受限,且很多疾病需要拔罐和艾灸结合治疗,按传统方法分别进行耗时较长,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会带来较多的精力负担。很多如风寒感冒、痛经、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肠蠕动恢复等多种内外科疾病,采用艾灸联合拔罐法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护理作用。因此,若能研发出将二者相结合,同时以负压和温热作用的器具,将会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基于这个思路,笔者团队设计出一种可以兼顾拔罐与艾灸的雷火灸罐(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21 2 0478726.1 外观设计专利:ZL 2021 3 0198019.2),现介绍如下: 雷火灸罐根据艾灸与火罐原理,设计一种将二者相结合,减少对操作者的技术依赖,加大负压和温热作用的拔罐器具。雷火灸罐由罐体和释放压力的阀体、雷火燃烧炷组成,以手动方式产生负压,利用灸筒集中艾灸的火力作用于相应穴位,达到恒温治疗,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本雷火灸罐依托其技术特性,具有持续温热的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结构简单,安全方便,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 二、使用方法 1. 准备雷火灸罐及相应配件2. 将雷火燃烧炷装入燃料储存器上盖(完全嵌入,直至底部)3. 将燃料储存器,放入雷火灸罐4. 完成图1-3步骤后,雷火灸罐方可使用于穴位,选用抽气枪,让罐体内部形成负压,吸附固定于穴位表面5. 点燃雷火燃烧炷,表面成火红色即可,将雷火燃烧炷嵌入燃料储存器内6. 使用前选用75%的酒精擦拭罐体、罐口清洁消毒(留罐时间建议10~15min)7. 旋转燃料储存器上盖,调节高低控制温度高低8. 治疗完成后,提拉抽气阀泄压,取下雷火灸罐9. 产品使用消毒期间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执行,确认无误后方可再次使用。 三、产品优势 ①、雷火灸罐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临床医学为依据,利用灸筒的特点,集中艾灸的温热作用于相应穴位,从而达到恒温治疗的作用。 ②、兼具艾灸与火罐的优势,利用艾绒燃烧时的热量,以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同时施以留罐刺激,激发人体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温阳补气、养生保健的作用,可治疗虚证、寒证为主的多种疾病,适用于慢性久病,阳气不足等。既能用于临床一线治疗,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效果。 ③、增进治疗效果,节约医患双方的治疗时间,适应当下医院日益增多的门诊量及快节奏生活,节省人力资源,使用方便、安全。 ④、应用广泛,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颈椎病、网球肘、月经不调、湿疹等都能用以治疗。 ⑤、使用过程中,利用艾绒燃烧时的热量,以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艾绒的燃烧所产生的温热效应透达相应穴位内,达到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益肾通督、温阳补气、养生保健的作用。 总之,雷火灸罐可以解决传统艾灸与拔罐治疗中费时、费力、不控温、易烫伤等问题,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卫生,易于推广。
三、雷火灸罐对人体的作用 雷火灸罐通过其技术特性,具有持续温热的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体内的经筋皮部,促进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又因为局部的穴位跟五脏相连,所以说通过雷火灸罐的恒温施治可以调节脏腑的疾病,可以选用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还可以通过雷火灸罐留罐施治,肌肤的颜色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其部位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典型的概括就是临床治疗有几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第二个就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第三个可以消肿止痛,祛湿逐寒;第四个就是吸出毒血,托毒排脓;第五个临床中通过患者施治穴位来判断患者体内阴阳的状态,从而判断患者的体质。
上一篇针灸注意事项
|